論安排跟同樣是6大的東京馬拉松是不及的,從提取選手包到展銷會都是比較輕鬆和隨意,日本人在這一方面真是一絲不苟的;然而在賽道的設計上,我覺得柏林稍勝一籌,首先是她是橫越了一眾地標,而且也沒有回頭路,最後終點就是在起點旁,讓選手可以很容易的離開,而不像日本的動輒要1.5小時以上回到酒店。至於沿途的補給是充足的,清水大概每4公里就有補充,而電解質飲品大概每8公里就就會提供,水果方面就有蘋果和香蕉選擇,值得改進的是同一個補給站上食物應該先派發,始終吃完了香蕉還是想喝一點水的。至於能量補充方面,贊助商是有自己的攤位派發,PowerGel飲品我是有喝的,至於「紅牛」在38公里的免費贈飲我就卻之不恭了,因為個人對紅牛所帶來的透支體力效果還是心有餘悸。
完賽的安排方面,賽會是安排了足够的空間讓跑手休息,而且也有不少的贊助商提供飲料食品,我當然不會錯過一杯涼透心的冰涷啤酒來為疲憊的身軀帶回一點的體力;整個旅程是愉快的,而且提早一星期到來歐洲是正確的,雖然只是6小時的時差但我也用了两三天來適應,更幸運的是膝蓋的疼痛沒有影響到我,所以才可以在限定的6小時間完成。我想下次再參加柏林最快都只會是2018年,原因是希望明年會挑戰大洋洲的馬拉松,不過現在要專心解決的是明年4月限時5小時的長野馬拉松了。
羨慕你的好體能!